通常家居智能照明系统的电路布线方案及安装都是由专业厂家来完成的,专业的事要由专业的人来做。设计师们要做的是了解产品,知道如何让产品为自己的设计更好的服务,毕竟智能系统只是辅助手段。接下来,跟随内蒙古智能家居万诺电子看看家居智能照明系统是如何设计应用的吧!
1、调研分析
a、调研常规的房屋信息,分析现有空间的特征。
b、通过色彩、样式、材质、家具、配饰等信息内容的调研,分析确定业主的基本风格需求及空间喜好。
c、除了常规调研分析的内容外,应用智能化产品设计时,重要的是精准设计,需要深入的调研业主的生活习惯和日常家居功能需求。
d、调研业主倾向使用的智能产品类型、正在使用的智能产品种类(智能手机、智能手环、智能音箱等)、功能模式、成本造价等内容。
e、根据调研内容整合分析,开始设计规划,形成设计雏形。
2、方案设计
家居智能照明系统以普通照明系统为基础,配合适合的智能产品和合理的使用方案来实现个性化、智能化的家居体验。通常以每个功能空间为分区设置智能模块。
a、玄关
照明设计:普通照明(筒灯或吸顶灯)+重点照明(挂衣区+射灯,台面/底部换鞋区+灯带,柜体内部+灯带)+装饰照明(灯带、射灯等),可以均采用对应形式的感应灯。
灯具选择:筒灯、吸顶灯、射灯、灯带、感应灯等。
功能联动:回家模式、离家模式等。
b、客厅
照明设计:基础照明(吊灯或吸顶灯或筒灯或轨道灯)+重点照明(装饰品或阅读等区域+射灯或灯带)+装饰照明(灯带、壁灯、落地灯、台灯等)。
灯具选择:吊灯、吸顶灯、筒灯、落地灯、壁灯、灯带、射灯、轨道灯等。
功能联动:会客模式、休闲模式、观影模式等。
c、餐厅、厨房
照明设计:基础照明(筒灯或吸顶灯)+重点照明(餐桌区域+吊灯或轨道灯、厨房料理区+灯带或射灯、柜体内部+灯带)+装饰照明(灯带等),其中柜体内部采用感应灯。
灯具选择:吊灯、筒灯、射灯、吸顶灯、灯带、轨道灯、感应灯等。
功能联动:用餐模式等。
d、卧室
照明设计:基础照明(吊灯或吸顶灯或筒灯)+重点照明(床头区域+筒灯、台灯或壁灯、衣柜内部+灯带)+装饰照明(筒灯、落地灯、灯带等),其中用于柜体内部及用于夜间照明的灯具均采用感应灯。
灯具选择:筒灯、吸顶灯、吊灯、落地灯、壁灯、台灯、灯带、感应灯等。
功能联动:起床模式、睡眠模式、起夜模式等。
e、卫生间
照明设计:基础照明(筒灯或吸顶灯)+重点照明(镜前灯+吊灯或壁灯或筒灯)+装饰照明(灯带等)。
灯具选择:筒灯、吊灯、吸顶灯、壁灯、灯带等。
功能联动:起床模式、起夜模式等。
f、过道
照明设计:基础照明(筒灯或轨道灯)+装饰照明(壁灯、灯带等),其中可设置用于夜间照明的内嵌感应式踢脚壁灯。
灯具选择:筒灯、壁灯、轨道灯、灯带、感应灯等。
功能联动:起夜模式等。
设计要点
① 玄关基础照明建议设置感应灯或通过感应探测器来实现感应控制,无需触控,较便捷。
② 卧室内人体红外传感器建议安装在比较低的位置,只有起夜走动时会触发,其他时候不会触发点亮。
同时,卧室内夜灯可以采用床下灯带或踢脚灯,满足夜间照明即可,应避免过于刺眼的主灯开启。
③ 对于夜间23:00到次日5:00,建议将全部传感设备设置为只触发少量射灯或者灯带提供夜间照明使用。
④ 在比较靠近室外的阳台,可以设置一个亮度传感器,根据室外亮度来自动调节室内灯关的开启数量及亮度,实现更为准确的照明控制。
3、协调配合
在方案初步设计前到与业主沟通确定过设计方案后,需要与智能照明系统厂家协调配合,实现合理布局安装及完善的设计效果。
a、应与智能照明系统厂家确认协调机柜、传感器等设备的安装形式、高度、位置等。
同时确定各个末端(灯具、控制面板等)产品的具体参数,以供设计参考。
b、根据图纸设计及智能照明系统厂家的布线方案,确定各个部件的安装位置。
c、系统总线敷设路由合理、有序,满足规范及系统要求,同时将一些配套设备或部件进行隐藏设计,如路由器、控制箱等。
d、安装时,根据线标和设计要求做好正确接线,每一区域接线完毕后及时进行校线,确保线路正确无误。检查被控照明回路是否与设计一致,并做好相关记录。
注意事项
① 安装智能开关时穿零线,能让智能设备的稳定性更高;底盒不宜过深,建议选用≤60mm深的底盒。
② 系统控制回路应与电源回路严格分开,控制回路的工作电压为超低安全电压 DC24V,保证在任何情况下,人体接触到的开关、感应器等设备都是安全电压。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